你好!欢迎进入 阿坝文艺网
 
   
首页 > 图片展厅 > 万渝川摄影、书法作品选
万渝川摄影、书法作品选
2016/10/10 11:27:17  

    作者自述:本人万渝川,曾就职于阿坝州汶川造纸厂、州计生委、州艺术馆、州文化局。现已退休回家,有空搞些自己喜欢的工作。
    艺术之于我,如同远方的恋人,若即若离,既不能全心身投入,又不舍远离。
    我之于艺术,艺术给予我太多,而我对艺术确是忠诚不够,虽是热爱,却不专一。从步入艺术这个行道,绘画、书法、摄影、广告设计、舞美设计、规划设计全有涉足,但却无一精到,也无成绩可言。虽然艺术与我乃本行,但本身从业广泛,导致术无专攻,从本人“杂耕堂”书斋的取名便可略知一二。
    纯粹的艺术,不管是绘画、书法、摄影,在不能取得骄人成就,不能步入职业专攻之后,其实都是修身养性、自我怡情之最好伙伴。
    现在的我,艺术就如同伴侣。
    摄影,是因为工作关系而走南闯北以及喜好名山大川,才一直相伴;绘画,则是兴致陡起时偶尔为之;唯有书法,则是的爱好。觉得书法高深莫测,书法是在简单中体现艺术之美,还能体现种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韵味,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所以常常在清闲之余就喜好游走在点、线、面和黑、白、灰之间。
    艺术乃高雅之事,我们可以喜好相随,但不敢妄议艺术,更不敢妄称在艺术上取得什么成绩。只是觉得可以与他相伴终生,可以不图回报,穷尽终身追求的东西。

荷与影
    荷花在中国,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曾代表过神圣、美丽纯洁、复活、高雅以及太阳。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它象征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
    我爱莲花之心境,也是从文学作品以及中国画中或抽象或具象的描写中得以感受而至的。而真正把莲花作为艺术表现,也只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荷花,“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陈志岁《咏荷》);荷花,荷叶阔大,形态变化无穷;花径直且有质感,花朵娇妍,花瓣细腻,落至水中如小船般游弋,很是有趣。
    拍摄荷花,喜好者甚众,可参照之范本甚多。炎热夏季的荷塘总有摄影爱好者对着荷花挥舞长枪短炮,费尽心思。拍摄荷花在云南丘北普者黑竟然成为一项著名的旅游产业。
    我拍荷花,不追求荷花之大场面,什么几十里蔚为壮观的荷路连天接地,什么满塘荷花无穷碧。亦不去追逐荷花之艳丽娇美。而是在荷叶、荷花、荷茎、荷塘之间的点、线、面去构筑画面的美感,在光与影的变化中去寻觅荷花独特韵味。再将拍好的荷花作品配以书法,以中国画的视觉表现中国人文精神,其感觉是否非同一般。
    拍摄荷花最难是残荷。荷叶、荷花凋零枯萎,只留下残枝败叶以及干枯如藤条的荷茎盘于污浊的水塘之中,只剩下黑白灰的破败之气,一派风烛残年之像。此时再也难寻摄影者的踪迹,更不见赏荷之人。我漫步残败荷塘,寻寻觅觅,却发现其中不同于一般的美。此时,荷塘少去了夏日的喧嚣,退去了斑斓的色调,线条更为简洁、块面更为明朗、色彩更为单纯。如藤条般的荷茎有如高人书法中的线条,游走于荷塘之中,苍劲而有力;荷叶则如饱经风霜、面颊刀刻般的老人,沧桑之美油然而生。摄影乃光之艺术,无光不成影。而拍摄残荷,无影难成画。残荷与倒影已不可分离,无影不为残荷,无影更无法成就沧桑之美。





















 

 相关内容
☆ 黄河从帐篷前流过(2022-12-22)
☆ 阿坝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2021-7-21)
☆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阿坝州美术家协会战“疫”作品选(2020-8-20)
☆ 王庆九版画作品选(2020-7-24)
☆ 刘晓平油画作品选(2020-7-24)
☆ 大唐卓玛美术作品欣赏(2017-1-20)
各地文联
  
阿坝文艺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蜀ICP备10025992号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您是第   位访问者
联系方式:abwl2828277@163.com  0837-2828277
地址:阿坝州马尔康县马尔康镇达萨街112号    邮编:624000